東豐縣人民政府
問題:目前,農村農民在打完農藥后,絕大部分農民隨手就將農藥瓶丟在田間地頭,水渠溝旁。很少有農民將空農藥瓶收集起來賣廢品,而且大部分農藥瓶廢品收站不回收,呈現出在水渠溝壩隨處可見農藥瓶的現象。
這一現象危害:一是不衛生。二是這種塑料制品多年不腐爛。三是農藥瓶中有大量殘余農藥。能造成瓶子周邊寸草不生,造成水土流失。丟在水渠溝邊的,造成水中魚、青蛙等生物大量死亡。
國家積極打造美麗鄉村建設,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要想達到整潔有序、果蔬飄香的村容村貌,鄉村長治久美,就要堅持建設美麗與經營美麗并重。
建議:
1、本著誰銷售、誰負責回收的原則,賣出多少瓶、回收多水瓶。
2、政府出資,給予經營者適當的補助,鼓勵督促經營者積極回收空農藥瓶。
3、積極探索和研發空農藥瓶的二次利用,這樣更節約能源、節約成本。
4、形成以政府督查為主、社會群眾監督為輔,形成龐大的監督網,對經營者回收空農藥進行有效監督,對不履職者,嚴肅處理。
現在的農民種地,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越來越大,農藥用后剩余的農藥空瓶,農民隨意丟棄在田間地頭,水渠旁、山溝里,土壤受到嚴重的傷害,板結、酸化,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
國家農業部出臺了一些關于廢棄農藥空瓶的管理規定,但真正落到實處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政策還需完善。
建議:
一是應該從農民自身入手,政府部門加強宣傳教育,現在農藥瓶已經開始回收,但價格低能否在現在回收價格的基礎上再提高收購價格,用價格來刺激群眾不亂丟,統一回收統一處理有利于環境保護,還自然一片青山綠水。
二是建立回收長效機制和季節回收機制,農民用藥后立即開始收購,避免群眾產生可能不回收想法二次丟棄,讓農民吃下定心丸,不是今年收購明后年就不一定收購了,而是政策有延續性是年年收購。
答復:
劉海峰代表:
您在縣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農村回收農藥瓶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2021年東豐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針對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事宜制定了實施方案,按照方案進行了回收及補貼,在全縣各鄉鎮(街道)設立了回收站點,全年回收情況如下:
農藥瓶200毫升以下215624個,補貼金額21562.40元;200毫升以上713415個,補貼金貼金額214024.50元;農藥包裝袋131241個,補貼金額13124.10元;回收及保管補貼費用共計299473.20元。
今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加大力度推動回收工作順利進行。
東豐縣農業農村局
2022年7月5日